合肥等离子项目引纷议 新站区回应质疑
时间:2009-07-28 12:04:08 浏览数:
7月20日,合肥新站区投资的国有企业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昊”),与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鑫昊引进日立等离子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及生产线设备,并承接日立等离子30年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团队,同时获得专利许可,建设一条年产能为150万片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产品规格覆盖42寸、50寸、60寸、85寸等未来主流大尺寸。
然而,这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来一片哗然。《第一财经日报》等众多平面媒体和许多网站聚焦此事时称,此次日立出售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是日立内部决定放弃的亏损产业。也有媒体称等离子面板为“淘汰”产品,不值得花费巨资引进。正因如此,此次合作被外界视为合肥花重金扛下了日立的“包袱”。
这一消息也令不少安徽人感到疑惑,因为此前合肥已经引进了京东方科技集团的第六代生产线。合肥究竟为什么要引进这条生产线?
与京东方是否“重叠”?
在此次引进日立的等离子生产线设备之前,合肥市已经引进了京东方第六代TFT-LCD生产线。合肥市新站区党工委书记李武好认为,这两条线并不存在“重叠”问题。
李武好介绍,京东方的第六代TFT-LCD生产线切割的屏幕尺寸为32寸~37寸之间,目前只能满足一般家庭的需求。而此次引进的日立第五代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定位为生产较大尺寸的电视机面板。“产品规格在42寸以上,最大能达到85寸”,这样大尺寸的电视机可以满足高端客户和办公场所的使用需求。“这两条线的功能定位,是差异化的。”
在李武好看来,引进这条生产线更不存在所谓的“浪费”问题。他介绍,中国虽然是家电生产大国,但是却在占据电视机总价值70%的显示屏上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在液晶、等离子面板等高端产品上几乎全部靠进口。此前,我国仅四川长虹拥有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做了调研,即使在鑫昊引进的这条日立线全部投产后,我们和长虹所共同生产的面板只能满足国内1/3的市场需求,还有2/3的量需要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会存在浪费呢?”
日立线是淘汰货吗?
昨日(2009年7月27日),合肥市新站区招商局工作人员韩勇向记者介绍,在引进这一项目前新站区招商局做了详细的产业和市场前景调研,认为这条生产线并没有被“淘汰”。
韩勇说,等离子面板和液晶面板代表着电视面板的两个不同的产业方向,它们的生产工艺与发光体系各不相同,而等离子面板在展现动态效果方面胜于液晶面板。
李武好向记者介绍,日立和先锋在等离子面板生产领域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日立该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亏损严重,作出退出市场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不生产等离子电视了。他介绍,松下目前仍然生产并向日立提供等离子面板。“只不过是说,过去各家都在做的事情、都在生产的产品,现在集中到松下一家企业来做,形成了规模。这是一种产业调整方式,并不意味着等离子遭到淘汰。”
另外的质疑则来自此次引进的生产线是“第五代”。“当初我们引进京东方第六代线时,也遭到很多质疑。很多人说,国外都上到第八代线了,我们还搞第六代,是不是太落伍?”李武好对记者说,市场需求的多元,决定了引进生产线未必一定要争“高”。“买电视机和买别的东西有所不同,假如你家客厅不够大,你肯定不会选择很大面板的电视。”
买生产线花了20亿?
令外界质疑的还有惊人的数字:20亿。谈到这一点,李武好表示,这20亿并不是购买一条生产线的价格,而是鑫昊整个生产项目的投入。
“这一点,外界可能有点误会。实际上,土地、厂房建设、运输、人员都需要成本,而这些都包含在这20亿之内。”因为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李武好不便向记者介绍具体的购买价格。但是,他认为购买日立等离子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及生产线设备的价格并不是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李武好对记者说,这条生产线虽然于2007年2月就已在日本投产,但并不是非常“二手”。他表示,这条生产线“不敢说是最先进的,但至少是优良的”。
李武好表示,建设平板产业基地将破除国外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封锁。
“别人垄断了技术,就垄断了市场,我们只能处在被动地位。而自己研发,又需要耗费时间,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引进。”韩勇向记者介绍,最初考虑引进日立这一生产线时,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便是引进该项目对国内电视面板生产技术将形成重要支持。正因如此,此次引进的并不止是一条生产线,还包括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和技术团队,并获得专利许可。
■——来源:新安晚报 (本网编辑:栖凤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