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解读 返修家电不应成为过街老鼠
时间:2010-08-18 11:04:20 浏览数:
近日,惠普身陷“返修门”,被曝将问题笔记本电脑翻新后按新品价格卖给消费者。随即,惠普官方回应称是销售商所为。实际上,返修机一直是家电行业潜规则之一。早在2004年,国美电器曾经自曝家电销售中的销售返修机“陷阱”。返修机是如何返修的?他们是不是真的无法容于市场?
本期观点:实际上,返修机不是伪劣产品,返修机也不应是过街老鼠,家电在生产、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果完全禁止这些商品销售,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浪费,并且也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和避免其流入市场。返修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返修机被厂家和商家作为新品销售给消费者。所以,中国更应通过法规明确返修机的概念,并建立规范的返修机的销售渠道,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不是伪劣产品
近年来,返修机被当做新机卖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厂商或销售商将生产、包装、运输、流通等过程中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翻新后,作为新品卖给消费者。返修机能够作为新品欺骗消费者,是因为这些返修的商品是准新品,即那些开箱即损或经过短期使用便因质量问题退货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通过更换包装、零部件的方式重新销售。
由此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返修机并不是翻新使用多年的二手货,翻新的主要指那些有各种问题的新品。家电产品在出厂时均有“保护系统”,并且是经过流水线生产,这也决定了返修过程,不太可能进行较大的修理动作,否则将留下返修痕迹,很容易被识破。此外,家电产品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如果返修成本过高,即使重新作为新品销售也往往得不尝失,所以能够进行返修的商品,主要是“微瑕”的新品,如外包装损坏、机身表面有划痕、机械零部件故障等,这些问题,厂商通过更换对应部件的方式进行“翻新”。
据此不难看出,能够返修后以新机重新进入市场的这些产品,不是伪劣产品,他们是新品在尚未卖给消费者或者刚刚卖给消费者时,被发现存在各种问题,他们即不是假货,也区别于我们生活中的二手货,并不是伪劣产品。实际上,很多返修机只是轻微的划痕,质量上并不存在问题。
不能禁止入市
但是,不管“返修”是如何进行的,如果其要作为“新品”重新进入市场销售,往往要经过“身份”造假。以洗衣机为例,洗衣机在外包装、机身外壳和内部机器均有一个条形码,这就像是这条洗衣机的身份证,3个条形码是统一的,如果3个部分的任意一部分重新更换,要避免被懂行的消费者发现,必须要重新统一条形码,将旧部件的条形码切下后重新贴到新部件上,或者全部更换新条形码。
此外,如果机器被拆卸过,螺丝口的包锡将被破坏,细心的消费者会从螺丝扣看出问题,所以返修要做到天衣无缝也要对螺丝口进行技术处理。第三,有的厂家还会在包装上做技术防伪。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潜规则是,问题产品被经过上述一系列的造假过程后,以新品重新回到市场。2004年4月,国美电器曾经联手TCL在媒体上自曝家电销售中的几大“陷阱”,其中就包括销售返修机。国美当时表示,将拒绝销售返修机。这种表态,貌似是对消费者负责,但却回避了一个没有任何商家愿意提及的问题,那些因质量问题免费包退包换的问题产品去了哪里?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导致出现问题的商品去了哪里?难道都退还到了厂家做销毁处理?还是将这些家电拆散后重新进入其他的商品?
不能没有“名分”
目前,中国的各大卖场并没有明确标明为“返修机”的商品在公开销售。而在国外,返修机早已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并有专门的消费群体。
从商家的角度考虑,返修机如果包装成新品重新出售,一旦事情败露,将面临信任危机。特别是对于一些大的家电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而如果不做返修,退还回来的产品,特别是一些仅有“微瑕”的产品又缺乏合适的流通渠道,造成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返修机并不可怕,也不应成为过街老鼠。我们反对将返修机作为新机欺骗消费者,但并不应排斥返修机合理流通。在美国,返修机会明确标明“refurbished”(返修品),并以低廉的价格在正规渠道销售,因其价格较低,有消费者愿意购买这类商品。也就是说,美国提供了除正品、样品(卖场摆设的样机)之外的第三类商品,即返修机。而中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返修机销售渠道。建立返修机销售机制,目前还面临着法律空白问题,什么样的问题产品才能回厂返修?返修过程和质量如何监管?返修机的价格如何界定?这远非厂商层面所能解决。
返修机不是过街老鼠,但因其缺乏合法的流通机制,才不得不穿着“新品”的外衣在市场上流通。褪去伪装,辅以有效的监管和流通机制,返修机同样可以成为我们日常消费品中的一个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