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成本黑洞鲸吞40亿
时间:2009-02-11 12:26:45 浏览数:
否认不代表事实不存在,疑点重重的解释和财报恰恰暴露了当前空调企业的问题——高得可怕的库存。更不幸的是,偏偏遇上了金融危机和国家对空调产品效能比的调整。中国的个别空调企业是生或死?未来10个月内或能给出答案
对国内空调企业而言,接下来的日子将异常难熬。
知情人士日前报料:2008年度国内空调行业仍遗留库存1270万台,另有850万台积压在渠道。由于制造空调的重要原材料——铜的价格一跌再跌,已从近7万元一吨跌至近期的2.7万元一吨,1P机的成本降低150~200元,2P柜机的成本也降低了350~400元。相关市场研究机构据此估算,整个空调业因库存而蒸发的市值至少是40亿元!
“目前,大宗原材料交易价格的下降趋势依然很强,势必扩大这一价值‘黑洞’。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空调企业的资金链也开始接受考验。”诸多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仅是既有的库存,一线品牌的资金沉淀就超过了210亿,加上渠道商为规避风险,纷纷采取“少量多次”的进货方式,空调企业的经营风险空前巨大。
“这或是新一轮洗牌的开始。”以上分析人士如是说。
未来更加艰难
空调行业的高库存情况近几年一直存在,但从未像现在这样严峻。
据本刊记者了解:2006年底国内空调总库存为1500多万台,次年10月下降至1300多万台,2007年底再次涨至1700多万台,创下历史新高后,2008年10月,这一数字减为1200多万台。单从数量上比较,目前超过2000万台的库存(加上渠道存货)空调消化压力远远大于以往。
对于空调行业面临的空前困境,行业分析人士归结了三点:首先,2008年,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天气较往年温和,传统的空调销售旺季由此“遇冷”;其次,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和萎缩导致空调交易量减少;最后是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突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出口受挫,内需也没有放大。加上原材料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大幅上涨后,下半年急剧回落,库存产品的高成本成为事实。
“以前我们还期待旺季,但现在我感觉整个市场就像是一块冰,大家的钱袋子都被冻结了。”现在,几乎所有的空调经销商都会这样抱怨。而不久前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发布的一份白皮书也显示,2008年冷冻年度(2007年9月-2008年9月),国内空调零售市场的规模为2450万台,与2007年2630万台的需求相比减少了9.31%,也是近5年来国内空调市场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与此同时,一直是中国家电出口大类的空调产品也出现了低迷状态。
据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共出口家用空调器2944万套,同比仅增长1.87%,增幅远小于2007年数据。尤其是在去年第三季度,450万套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0.3%。反映在具体的出口市场上,一直占据空调总出口30%左右的美国,到第三季度结束时同比已经下降了18.38%。香港地区则出现了高达56%的萎缩,前9个月的出口总量仅为91万套。
2008年9月底,2009冷冻年正式开盘。照理说,新的市场希望正在升起,但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的经理施婷认为,由于天气的原因,7、8月和“十一”空调销售旺季没有真正热起来,元旦和春节更不可能出现销售高峰。2009冷冻年,空调市场整体销量一开锣即出现下滑,加上房产行业有后延性,现在的不景气将使空调零售市场在2009年和2010年更加艰难。
无力的辩解
自空调价值“黑洞”的问题被曝光后,相关企业几乎一致否认自己与此有关,并强调对自己当前的库存保持乐观态度,这不免让人大感意外。
海尔空调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采用“人单合一”的经营模式,始终保持最低库存水平;格兰仕副总经理俞尧昌则声明:“格兰仕空调以销定产,几乎没有库存的压力。”被业界认为受成本“黑洞”影响最大的两家企业,格力、美的分别承受着471.34万台和320.34万台库存压力,它们也一样表现得若无其事。
2008年12月8日,格力否定了媒体报道“格力空调库存300万台左右,按照工程机每台成本1000元左右计算,格力有30亿元的资金沉淀”,以及“目前格力正在河北、广东等地以700元左右的价格清货,按照每台亏损300元计算,将亏损近9亿元”的内容。格力董事会秘书刘兴浩同时表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格力空调存货较年初和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5.31%和14.54%。而从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也可以看出,虽然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0%,但主要是出口部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言下之意,格力没有库存压力,也不可能有清仓抛售的举动。
至于美的,该公司家用空调市场部部长张治国也出面澄清,美的的空调库存相对业务的销售和预期增长规模是良性的。他批驳了媒体关于“美的因储备铜原料导致巨额亏损”一事,并称公司此举是为了控制经营风险,外界所说的亏损只是浮动亏损,不可能达到“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高层近日在回答空调库存质疑时还特别强调:“如果竞争对手有任何动作,美的都将奉陪到底!”
“这足以解释,为什么这两家空调巨头会否认自己存在库存压力过大的问题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格力与美的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它们的产品价格将直接左右国内空调市场的价格走向。一旦一方从价格因素上动脑筋消化库存,另一方必将跟进,从而使整个空调市场的价格走低且难于在金融风暴结束之前挽回。这样,对整个空调行业而言无异于一场更大的灾难。
“显然,谁也不愿加重损失,不排除它们是在角力。”以上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格力与美的都在努力证明自己可以“独善其身”,但从双方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其利润增速放缓的迹象比较明显。
2008年第三季度,格力净利润为4.44亿元,同比增长54.99%,而其上半年利润的同比增速超过100%;美的净利润为2.62亿元,同比下降了24.35%,而其上半年利润的同比增速达到40%。
另外,作为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格力在澄清事实时也存在诸多疑点:首先,根据深交所2008年10月1日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格力有义务对媒体所关注的公司事件在交易所或指定媒体发布澄清公告,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这样做;其次,格力的解释引用财报数据截止到9月30日,媒体报道的新增存货压力则包括了10月和11月。格力的解释不能让人信服。不仅如此,有人还从格力2008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中找到了其整体库存过大的迹象。
截至2008年9月30日,格力有46.74亿元的存货,6月末为65.35亿元,2007年同期是54.70亿元。该数据反映格力的库存是不升反降的。但另一方面,该公司第三季度的应收账款为17.34亿元,6月末是39.31亿元,2007年同期为14.47亿元。到第三季度结束时,格力的预收账款升至48.85亿元,6月底为11.49亿元,2007年同期为44.13亿元。此外,格力第三季度末的应收票据升至118.77亿元,6月末是45.89亿,2007年同期只有66.75亿元。面对全面上涨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票据金额,格力解释:第三季度报告期末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较该年初增长60.28%、93.84%,分别是受到国内经销商的承兑汇票增加和出口销售增长,尚未收回的货款增加所致。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格力是将产品压给了渠道。
消化是个超大难题
积极降低库存,这是所有空调厂商在响应国家“家电下乡工程”时首先打定的主意。但国家有关空调行业的节能政策犹如一道铁闸,几乎断了他们的念头。
知情人士透露,在2008年6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发《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征求意见稿,将空调能效标准门槛从现行的5级(能效比为2.6)提高至2级(能效比为3.2)后,同年12月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次批准成立相关的分技术委员会,并将组织制订变频控制器标准。
据介绍,变频空调具有突出的节能优势。如果将国内目前近2亿台能效比为2.6的空调都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变频空调,按每天10小时,一年120天开机计算,每年可节约电1300亿度,超过了三峡水电站880亿度的全年发电量。因此,国家决定把推广变频空调的政策在近期予以实施推广。然而,各大空调厂商的库存产品中,低能效比的产品仍然占据绝对份额。即使是从2008冷冻年国内市场售出的2450万台空调产品来看,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标明,符合新能效比要求的只占20.04%,即490万台。
尽管有空调厂商认为,国家推行新的能效比标准只会禁止厂商类似产品的继续生产,而不会干预其库存的销售,但还是有不少分析机构猜测,国家可能在2009年3月就禁止生产低于3.2级能效比的空调,2009年9月禁止销售所有的不符合条件的空调。
“这短暂的10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清理掉2千多万台存货,因为消费者也想选择低能耗的产品,即便厂商最后拿出一向屡试不爽的‘撒手锏’——低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说。据他估计,要消化掉这批不符合国家节能新标准的老式产品,全行业普遍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在这过程当中,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预计2009年后市场活跃厂商数量将不超过10家。”
另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在2008冷冻年度,重点城市市场的品牌淘汰率已明显高于2007年,2007冷冻年中的52个品牌数在经过2008冷冻年的冲刷后,减少为34个,18个品牌被淘汰。且在这存活的34个品牌中,销售量占有率高于1%的品牌由25个降至18个,前5大占有率品牌的销售量较2007冷冻年前5大品牌高出4.28%,市场资源更加集中。
这似乎也在显现着未来空调市场进一步优胜劣汰的发展趋势。
——来源: IT时代周刊 (本网编辑:栖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