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贿赂案和解百年老店面临道德困境
时间:2009-02-11 12:24:11 浏览数:
2008年12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理查德·莱昂接受了西门子的认罪。证监会取消对其指控,至此,旷日持久的西门子全球行贿案调查尘埃落定,然而已经闹得纷纷扬扬的西门子“贿赂门”案却给这家百年老店带来了更深远的道德困境……
长眠于德国夏洛滕堡100多年的发明家西门子的在天之灵近两年恐怕难以安息。
16亿美元——史上最高罚金
2008年12月15日,德国慕尼黑市检察当局宣布,取消指控西门子公司原董事会未履行监督职能的法律诉讼。
在美国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理查德·莱昂接受了西门子的认罪。证监会取消对其指控,司法部承认西门子仍是“一家敢于承担责任的企业”,今后仍可参与美国政府的各项竞标项目。
至此,旷日持久的西门子全球行贿案调查尘埃落定,西门子监事会主席克罗默终于长舒一口气,“我们将翻过公司160多年历史中最不愉快的一页。”
为此,西门子付出了超过16亿美元的有史以来腐败类案件中单家公司支付的最高罚金。包括向德国政府交纳8.14亿美元(含2007年已上缴的2.01亿欧元罚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国司法部分别支付3.5亿美元和4.5亿美元。
如果再加上西门子为应付这一诉讼而支出的10亿美元内部调查、改革以及律师费用,总金额高达26亿美元!
破财并没有免所有的灾。慕尼黑检察机构称,仍有约300名深陷贿赂丑闻的嫌疑人在接受调查,包括前监事会主席海因里希·冯皮勒和前CEO克劳斯·克莱因菲尔德。
可疑转账——意外发现的蹊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贿赂网络被曝光,只是缘起于银行的一次例行检查。2003年春季,列支敦士登LGT集团审计官在例行检查可疑基金转账时,意外发现了蹊跷。西门子希腊市场销售高管马弗里迪斯高控制的公司与另一西门子高管掌控的公司存在着可疑转账。为此,列支敦士登向德国政府及西门子通报了相关情况。
而随着瑞士、意大利、希腊等国检方介入调查,越来越多的秘密账户和空壳公司被曝光,“贿赂门”所涉及的资金节节攀升,从最初的2000万欧元一直到后来的10亿欧元。超出西门子最初估计的4.2亿欧元一倍有余。
2007年初,美国司法部所属法庭的文件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西门子高级管理人员可能涉嫌腐败问题,违反了《海外反贿赂行为法》中的相关规定。
调查发现,最近几年,为赢得合同,西门子花费了大约10亿美元用于在全球各地行贿,同时采取了使用账册以外的行贿基金账户、空壳公司、在账册上造假等系统、广泛的手法来隐蔽行贿行为。
2001年3月到2007年9月期间,西门子至少有4283个行贿项目,涉及金额高达14亿美元,其中包括公司的前任高级管理委员和各个公司的高管,而这些行为都是“蓄意”的。涉嫌受贿的政府官员则分布在10个国家,甚至包括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
这家有着162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目前已经承认,总共使用了13亿欧元用作通过非法渠道赢得国外的合同。
贿款——“有益支出”
美国司法部代理助理部长马修·弗里德里克曾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手提“装满现金的手提箱”行贿成为一些西门子雇员“屡试不爽的方式”。
我们不得不佩服德意志民族“遵纪守法,诚实可靠,办事认真”的民族性格,即使在行贿时,西门子内部也很讲“诚信”。它曾在办公室中设置三张“现金桌”,由员工带进空的手提箱,再往里面装贿款。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08年12月20日报道,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现金桌在运作手续上非常简便:没人问问题,不需提交文件,申请贿金的经理可以自行审批。自1999年起,西门子还公然为贿款申请扣税,账面上大多做成“有益支出”。2001年到2004年,用手提箱领出去的现金多达6700万美元。美国司法部透露,西门子为赢得电信设备合同,最多曾一次取款100万欧元。
SEC执法部总监琳达·汤姆森指出,西门子员工从公司提取大量现金,付款批准甚至记在“即时贴”上,事后即撕毁,以防留下永久记录。还有一群顾问和中间人从中配合来支付贿款。
“这里没有复杂的财务规定,比毒贩子和洗钱者的做法方便多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反贿赂工作组主席MarkPieth说,“西门子人深信,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即使在1999年德国立法禁止向外国行贿,甚至2001年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受美国严格的反贿赂法制约后,行贿仍未停止,只是不再在办公室里数现金,改为开现金支票,这些开支均不入账。这种“脏活”很多都被外包给“业务顾问”去经手。
最为关键的是,究竟是谁在这一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德国超级大公司中设立或是默许了行贿的“体制”?
标准程序——行贿制度化
在对西门子作详细的内部调查时发现,行贿手法在无数个部门广泛运用。为了彻底查明每一宗行贿案件,西门子监事会和现任董事会也对公司前任所有高层展开调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门子内部反腐机制非常有限。按照一位被拘捕的西门子员工的证词,西门子的行贿行为已经普遍化和高度组织化,而且西门子最高管理层还想尽办法试图规避各国检察机构的联合调查。
“贿赂几乎成为西门子一些子公司的标准运作程序。”马修·弗里德里克说。从公司董事会到普通销售人员,都认为贿赂是“有用的费用”并列入公司的成本估算表中。该公司最高层人士不仅认为贿赂“可容忍”,而且参与者还应受到“奖励”。按照德国联邦犯罪调查协会发言人的说法:贿赂就是西门子公司的商业模式,它的贿赂行为已形成了制度化。
透明国际组织创始人皮特·埃根则指出,这种行贿的企业文化当时在德国相当普遍,德国和经合组织多数成员国的法律也允许在海外行贿,甚至为此提供补贴。
就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政治社会学专家、硕士生导师孔德元教授。他表示,那些影响政府行为、寻求垄断特权或政府庇护的贿赂行为又被称为“寻租”。其危害在于:破坏市场的完整性和自由竞争性,海外行贿违反了当地法律,而这些行为的最终受害者则是社会全体。
西门子事件也显示,欧洲在反行贿方面仍然远落后于美国。美国一位犯罪研究学者认为,西门子认罪主要是怕丢掉美国政府的生意,“罚款金额并不是关键因素”。
皮肉之伤——和解是个奇迹
贿赂案曝光在全球视野中之后,西门子被置于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多名高管身陷囹圄,与诺基亚的合作终止,CEO冯必乐引咎辞职,起诉11名前任高管……西门子多年经营的品牌价值就这样一落千丈。
这样的负面影响已经延伸至其销售领域。目前已有采购商表示,因为怕有受贿嫌疑,现在跟西门子打交道都“怕了”。
“如今跟西门子合作需要极大的勇气!”一位电力电气业内人士感慨地说,“采购拍板人员比较忌讳买西门子的东西,因为一买就有受贿的嫌疑。”
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谈儒勇博士就对本刊表示,这次贿赂案对西门子的形象有一定影响,但并未伤筋动骨,因为西门子产品在全球有良好的口碑。此次西门子花钱消灾,这让它很快摆脱了诉讼,并借机调整了管理层,重塑企业文化,不需多久,西门子还可以重整山河。
事实也证明了谈教授的说法。此次和解,西门子不仅免于被指控,还被认为是一家敢于承担责任的企业,而且16亿美元的罚金相对于773亿美元的企业盈利(截至2008年9月)来说显然是“小意思”。
西门子监事会主席克罗默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就贿赂丑闻表示歉意,“我们为过去的错误行为深感遗憾。”他同时也为结束官司感到庆幸,“案件严重程度惊人,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与当局达成调解协议是一个奇迹。”
CEO罗旭德虽然也表示贿赂案是“公司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章”,但同时声明:“从管理组织和公司文化来说,今天的西门子已彻底改头换面。”
就在和解之后的几天,西门子宣布,已获得了一项价值15亿欧元的订单,将为伊拉克的发电厂供应发电机及部件。
但值得深思的是,一个百年品牌,一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跨国巨头之一,如何会在长达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持续进行大规模的跨境行贿呢?
皆源于利——商业伦理让位金钱
若坚守商业伦理,则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几乎成了跨国企业普遍面临的商业困境。在金钱面前,任何的“道德优越”往往都要让路,于是海外行贿,尤其是在那些腐败盛行的发展中国家行贿,已由“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
对这一问题,谈儒勇教授也认为,在保护投资人利益方面,英美法系国家要比大陆法系国家做得出色,美国特别注重保护允许私人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和金融环境,这方面的法规也十分健全,痛恨不正当竞争,对破坏自由公平竞争规则的行为绝不手软。相反,德国为了本国企业在海外做大做强,如果通过正当途径难以取得商业利益,外部环境的法律约束又不够,就会采取明暗结合的方式,与当地掌握权力和资源的利益集团同流合污。对资本而言,毕竟对利益的追求是不可扼制的。
美国商业局的一项研究曾经指出,从1995到1996年间,美国企业因为没有采取贿赂行为而损失了超过100个国外合同,价值约450亿美元,它们会被其他国家从事贿赂的企业抢走。这可算作“死要面子”的代价。
而一向保守刻板的德国人在这一问题上却一改死脑筋的处事风格,算盘打得非常灵活。
2000-2002年,西门子获得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中的42个订单,通过子虚乌有的“售后服务费”向伊拉克电力和石油部官员贿赂了170多万美元。
该门店定位于“小而精”,侧重高端电子数码产品。百思买亚太区总裁杨得铭表示,时尚生活店是百思买特别针对中国市场作出的战略性尝试,也是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所开发的全新经营模式。业内人士认为,百思买一时无法从国美、苏宁等行业巨头掌控下的主流市场获得机会,才试图通过“开小店”的方式寻求差异化竞争。不过,百思买拥有51%股权的五星电器则希望走得更远。该公司一直坚守三、四级市场,成为国美、苏宁在非一线城市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实际上,虽然苏宁和国美占据一、二级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长尾效应,其在三、四级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而受当前经济环境影响,一线城市家电销售增长放缓,三、四级市场地位越来越重要。
另外,日本最大家电连锁卖场山田电机近日发表公告称,将于2009年末在沈阳开设第一家海外连锁店,可以预见,它的到来将在高端市场对中国本土家电连锁企业造成不小冲击。
面临集体困境
随着美国第二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电路城申请破产,香港最大电器连锁企业之一泰林倒闭,全球家电零售业风声鹤唳。而与国外相关企业纷纷缩减开支以求自保的情形相左,中国家电连锁企业扩张势头不减。张近东日前表示,苏宁没有“冬天”,因为公司依托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这是孕育生机的季节”。
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的影响,市场新增需求速度已经放缓,家电连锁的低迷现状短期内无法扭转。长江证券分析师指出,2009年家电零售业面临最悲观的时期,因为经济增速减慢以及房地产低迷,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需求可能大幅降低。行业专家沈闻涧也表示,经济危机已经从上游供应商传导至下游的终端消费领域,购买需求正迅速萎缩。
而受国美事件影响,上游供应商担心承担更多风险和损失,家电连锁企业的议价能力因此下降。统计显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集中度不高,只有20%左右,远远低于美欧、日本市场上60%-80%的集中度。有分析师指出,这样的市场份额对于整个家电市场流通环节而言,话语权远远不够,而如果国美落难,对势单力薄的苏宁更不利。
此外,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同质化十分严重,苏宁与国美的产品结构基本相同,这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漩涡。相比较而言,美国同类企业产品同质化不超过70%。由于竞争形式单一,包括苏宁在内的国内家电连锁卖场仍在维持粗放型扩张,依靠流通渠道返利的类金融态盈利模式短时间难以改变。
针对上述情况,苏宁表示,今年发展的重心是门店的优化,其中包括产品的多元化。范志军说,苏宁对连锁店的理解比对手深刻得多,苏宁本质上不是一个卖家电的。
但令业界不解的是,诸如电玩、鱼缸等家居用品也在进入苏宁卖场。对此,范志军解释,家电产品多几个品牌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而多些与家电相关的延伸产品对提升卖场销售业绩将很有帮助。不过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则认为,面对家电市场低迷的现状,苏宁想要实现销售目标比较困难,多元化发展成为其提升业绩的选择之一。
“苏宁们”想要通过快速扩张实现大逆转,但不少专家建言,中国家电连锁商更应该吸取国美的教训,注重内涵发展才是关键。
——来源:IT时代周刊 (本网编辑:栖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