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街拍”进化研究
时间:2009-06-11 11:33:13 浏览数:
街拍:英文名字叫做Street Snap,其中Street是街道的意思,代表着走过的、看到的、自由的、周围的、普通的、熟悉得让人无法察觉的地方;而Snap,原来的用法之一是形容词,指快闪的、仓促的、突然的、简单的,以及咔嚓的声音、快速且灵活的移动、猛然获取的镜头。街拍最早源于国外的时尚杂志,除了及时介绍各大秀场上的新装发布,还要传递来自民间的流行信息,于是所谓“街头秀”就应运而生,这就是街拍的起源。
一年两度的世界时装发布会,无论发生在何地,除了时装、模特被所有目光追随外,如今来参加的人随时都是全球瞩目的追随对象。多得The Sartorialist的摄影师Scott Schman。
但是谁该感谢谁呢?最初Scott Schman出来创江山的时候,是独自跑上欧美街头拍下他眼里的型男索女,因其眼光独特被国际时装网站Style.com看中,才会出资他参加各大时装周和展会到场型人,也因此才有T台后的二线风光。之后,他的拍摄风格触动全球爱好时装和拍摄的人,街拍变得遍地开花。而他个人又接拍DKNY Jeans的09春夏广告之余,已经把他四年多来收集的街拍相片结集成书,可谓风光无限。
国产时尚男却要在时装发布会上被Scott Schman相中才能红
上了style.com,有红的趋势
时间:米兰时装周期间;地点:Armani秀场外;人物:神秘“妖男”!戴Ray Ban墨镜,穿Raf Simons外套和Prada裤子,拿着Givenchy的包,蹬着Burberry鞋……
关注Scott Schuman为style.com搞的街拍专栏的同学都注意到了这张2月27日Scott在Armani秀场外抓拍的照片。这个专栏与他的个人blog The Sartorialist 有一定区别,能出现在这里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很多人都在讨论——神秘“妖男”是谁?解答:这个已经瘦到了一定境界的男人叫韩火火,是中国《嘉人Marie Claire》杂志的Project Manager(时装项目经理)。
但会穿衣服的人还是不少的。前阵子上海一时装编辑就在时装发布会上被Scott Schman相中,而名噪一时。但有品位的人也得遇上有品位的伯乐。所以,即使国内相关网站众多,却依然无法有如The Sartorialist带有强烈个人眼光的街拍网出现。
中国街拍的未来
谁说,街拍只是一个爱好?而这样的好事情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呢。
现在逛惯淘宝的老手都知道“欧美”外贸服装是最火也是卖得最贵的,跟韩装差不多。女孩们逐渐已经习惯从这些欧美的街拍博客、个人秀衣服博客吸取他们的穿衣灵感。当然,国内许多年青人喜欢的还有日韩风格的服装,因此无论“英范儿”还是“日范儿”都成了国内的风格标记,因此“街拍”变成双重需求。开始的时候,媒体们只会刊登国外的街拍照片,仅供国内的年青们参考。而后,国内的潮流杂志也陆续推出自己的“街拍”栏目,而关于“街拍”的网站、俱乐部也多了起来。对内地来说,“时装”这个词暂时还是初生儿,穿衣态度这种进阶级别更需要时间去进化。“秀”已经成为风潮,而值得看的却一直不多。
目前,这种时尚街拍也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一些中国先锋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也抓起相机走上街头,开始演绎时尚街拍的传说。目前国内时尚街拍的作品主要是提供给国内各大流行网站,而这些网站有时也组织一些街拍爱好者进行集体街拍,有时还会确定一个街拍的主题,比如“校服秀”等。
在国外,包括欧美国家、日本、韩国,因为人们对街拍文化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在路上遇到有人给自己拍照,而自己刚好又穿得漂亮穿得时尚,那么人们一般都不会介意,有时摄影师还会要求路人摆个POSE配合拍摄,人们一般也都愿意配合。
而在国内,由于街拍文化还不是被很多人了解,再加上中国人低调含蓄的性格,所以大家遇到有人拍自己,就不那么容易接受,有时甚至是产生抵触和戒备心理。就算摄影师解释是因为对方穿得好看穿得漂亮才拍的,对方也多半会婉言谢绝。从人们对街拍的接受程度来看,国内要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
费志远作品“可爱的一对儿”们:左边是胡同里的北京情侣;右边是来居住在北京的日本恋人
而国内,却也是一个适合街拍的地方,就拿北京来说,这个城市很有自己的时尚风格。Nels Frye,一个兴趣一点就燃情的标准美国人,3年前的一个秋日黄昏,刚来北京的他正为长安街上树影横斜的街道而陶醉时,“突然看到了一个乞丐,穿着一双貌似Adidas的运动鞋,不合身的羊毛外套,长发披肩,很像是耶稣。” Nels拍下了他,当时除了觉得很有意思,并没有发现这一影像,就是其后记录北京街头时尚的灵感缪斯。
以记录者的眼光看,他觉得北京理所当然的有自己的时尚风格。这个城市的风格是在不停发展的,而不是已经完全明确的。他拍的年轻人都比较搞怪,一看就知道是在追求一个特殊的风格。比如说他们不追求名牌,用最大的方法表达独特的Style;比如有一点粗糙的感觉,有很多不地道的东西;比如乱搭,用很多蕾丝、塑料的东西,模仿名牌。作为看客,我还真能从他的眼睛中,看到北京的季节性的街头最新流行的风潮呢。
NO1.来自异乡的中国潮流观察员:费志远
费志远的博客Stylites in Beijing
在北京工作的美国人费志远(Nels Frye)把街拍图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偏爱的主题似乎是老北京风情与现代风格的碰撞,博客专门设了个链接叫“胡同”,里面年轻人的时髦打扮和背后灰灰的砖墙形成了奇妙对照。
费志远作品
“北京女孩子穿带闪光的衣服太多了,我一般都不喜欢。但是这个女孩子‘闪耀’的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与很多街拍网站的风格不同,费志远的网志Stylites in Beijing显然更用心也更精致一些。他并不是简单地放上一组照片,再起一个“某年某月某处街拍15p”这样的标题了事,而是一般每天只更新一张街拍照,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评论上:“在这个有太多可怕的蕾丝的城市,能看到这样动人的穿法还是挺好的。”“他们只穿阿迪达斯、Mango和Vero Moda这样的品牌——但是在我的印象里,Vero Moda已经做了很多本地化,十足是一个本土品牌了。”
费志远本人就是个爱秀的主
费志远个子很高,戴鸭舌帽,穿休闲西装,脖子上系着一条丝巾,看起来并不前卫。这个26岁的年轻人来北京已经4年了,老家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专业是古罗马史,“Stylite就是古罗马的寺庙里坐在柱子上的那些人,我觉得他们穿得很好看”。
每个周末,费志远都会拿上相机,到后海、王府井和西单这样的地方去街拍。“我一般会递上我的名片,自我介绍一下我和我的网站,再和他们聊天,然后就可以拍照了。”费志远说,“我想相对于本地人来说,人们对‘老外’做这件事比较理解。”充分沟通的好处是,拍出来的照片很少会有不直视镜头的情况,而这在其他街拍照片中经常见到。
NO2.来自本土的中国时尚爱好者:林宝
这样的问题在潮流圈里一早被日夜讨论,林宝是供职于广州某潮流杂志的编辑,因为工作关系耳闻目睹内地、香港乃至日本等地的潮人穿着,从而萌生了要做国内的“街拍”网站的想法,如今和男友做了一国内的街拍网,取名eye-store,意为收集眼球、聚焦的意思。虽然这个网成型如何我们尚不知道的,因其本月15号才上线。但我们却可以从一场对谈里思考一下中国街拍的未来走向。 (文字与图片来自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怎么想到要成立EYE-STORE?
林宝:其实三年前街拍还未在国内走红时已经有想做的念头。当时看到日本、欧美的街拍发展得非常快,觉得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为何就没有权威的街拍网站呢?在街头上对陌生人的造型评头论足,向来是我们的诙谐话题,虽然这样说可能有点刻薄,但造型与搭配的确会是时下年青人生活中的重要话题,至少对于我们便这样,对这项话题的关注无疑是我们做街拍网站的动力之一。而且,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我们想在有想法有冲动的时候去做一些事。
信息时报:你们的运作形式是如何进行的?
林宝:我们主要通过朋友圈或经人介绍,从中选出合适的拍摄对象然后出外拍摄。偶尔也会采取在街头守候的方式,因为我们都有着各自的工作,只能在闲时或周末抽出时间来进行街拍,所以在街头守候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有点不实际。
信息时报:之前有接触过外国专做街拍时装摄影的作者吗?觉得自己的操作跟他们有什么实际的难度吗?
林宝: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有透过网络与媒体了解到一些。基于整个大环境,在国外做街拍会比国内相对容易许多,这包括被拍摄对象对时装、造型的认知这些主观因素,以及街拍团队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客观因素。对于我们来说,能否找到足够好的造型是最头疼的问题。
信息时报:相对于The Sartorialist的商业成功,以及LOOKBOOK的2.0形式,你们觉得他们有哪些可以借助到你们自身发展中?
林宝:街拍网站最终可以与商业挂钩实现赢利,当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但Lookbook的2.0形式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它尚未站稳脚跟,而且有可能被淘汰。就目前来说,赢利并不是我们的出发点,而且要谈市场规划与推广也是未到时候。我们会先透过高质量的图片与提高网站知名度开始,一步一脚印去做好街拍这件事。
信息时报:你觉得如今中国的街拍发展如何,有潜在未知的空间吗?
林宝:街拍在国内已经逐渐冒起了,除了几大主流网站与BBS都有在做街拍外,还有许多博客以个人名义在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也说不上是先驱,只是这股浪潮中的随行者而已。中国的时尚潮流市场潜力非常大,所以街拍这个衍生物的生存空间也很大,我们拥有一些其它街拍网站所没有的媒体资源、人脉资源与高质量的摄影,我们也相信这些优势会带来更大空间。
信息时报:你觉得中国的潮儿们的打扮如何,有自己的特点吗?
林宝:现在国内的街头造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唯名气帮”,全身名牌或潮牌,这些贵价服饰的设计本来就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所以穿上身后很容易便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而另一类是走平价路线的“混搭帮”,大众化品牌、外贸货、在街头巷尾淘来的廉价服饰、古着、甚至是爸爸妈妈的旧衣服等行头都有,造型效果有时还颇精彩。两大类当中的造型有欧美简约派的、也有日式混搭派的,尚未形式中国派的美学造型,但随着各大快速消费时装品牌在国内的进驻,耳濡目染之下,国内潮青潮儿的整体鉴赏力与搭配功力一定能很快提高。
信息时报:广州哪最容易碰到潮人?
林宝:流行前线、北京路商圈一带是潮人的老聚居地了,此外在江南西一带、中山六路与天河南也能看到不少“好货”。
NO3.同好者追击
PUNKID
摇滚歌手 摄影师 一直致力街头拍摄
1.你觉得街拍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可以认识古灵精怪的人
2.你最想拍哪个城市的人?
伦敦
3.你心里“中国街拍”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中国的街拍应该像贾樟柯的电影一样,去探讨中国人的生存现状,我是很认真的。
秦戟
周末画报“街拍”记者
1.你觉得街拍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那种不确定感,不知道下一秒会遇上什么有趣的人。
2.你最想拍哪个城市的人?
东京
3.你心里“中国街拍”该是什么样子的?
应该把每个人的气质拍出来,也该是有个性的那种。我比较喜欢成都女孩的穿法,却对香港的统一性不认同。
来源:YOKA时尚 【本站编辑: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