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 你凭什么催生那么多排队党
时间:2009-05-21 11:58:01 浏览数:
时尚达人们宣称,仅仅拥有昂贵和奢侈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学会在昂贵和廉价、经典和潮流之间进行混搭,才是真正的时尚控,凯特。摩斯和麦姐亲自示范,你还犹豫什么?
高高在上的时尚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平易近人,这究竟是人们在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钱包之间的一次妥协,还是因为厌倦了少数品牌垄断时尚话语权的一种反叛?我们究竟是真心热爱这种标价低廉的时尚,还仅仅是在享受购物时带来的饕餮时尚快感?
有句话说得真不错,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于是,一个叫做民主的好东西被到处包装贩卖,甚至,去Fast Fashion店买一件衬衣,也有可能被称作民主。
kate moss穿hm技巧值得学习
--------------------------------------------------------------------------------
H&M前门新店外景
现场·北京
H&M 雨中开店惊现六百人长龙
排队淋雨、排队进店、排队试衣、排队交款,做潮人,果然是一件双重考验意志和体力的事情。
“欢迎来排队。”H&M在其官网预告上说。
2009年4 月23日中午11点,H&M 北京前门旗舰店开业。早晨的降温让大部分人猝不及防,气温比头一天降了十多摄氏度。九点过后,竟然开始下雨,这是北京入春后少见的,雨逐渐变大,气温再次骤降,甚至,说话的时候,能看见白气。前门大街的位置在前门和天安门中间,接着大栅栏,是新翻修的一条商业街,以老字号为特色,目前进驻的只有全聚德等老字号。H&M 的开业将会给这条街增添人气。
早在半个多月前,H&M 的醒目广告牌就占据了北京主要交通干道上的公交站,“only99元”,张扬的广告,诱人的价格,让人过目不忘。
这一回彻底潮了
H&M 向来以高调开店而著称,以往在香港、在上海、在东京开店时,都是要靠抢的。有经验的购客早早前来排队。
早上9 点,排队的人看上去不是很多,稀稀拉拉数十人。到10点,队伍已经变成百人长龙,开始下雨。为了庆祝H&M 开业,也为了不在“同行”面前丢脸,H&M 迷们显然大多数是精心打扮而来。天公不作美,按照头一日天气穿衣的H&M 迷开始冷得瑟瑟发抖,但这些过去需要飞去上海扫货的H&M 迷们,总算是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很快地,在H&M 长队边,多了很多维护秩序的保安,还多了叫卖雨伞的人。
H&M 工作人员用喇叭喊着维持秩序。从大栅栏吃完早餐归来的大婶经过,议论:“这里排什么呢,这么长?”“肯定有东西领呗,不然谁这么冷在这里排队?”H&M 对面的保安也凑近了打听:“这是个啥牌子?好得很?前几天看他们把整条街都放上广告,听说花了几百万。”早听说前门的H&M 新店要建成概念店,现在一看果然不是盖的,一共三层,分为南北两个区,灯光下看通透宽敞,配合外面古典的砖灰街道和简洁的设计,加上明亮灯光,果然有大牌的味道。店铺里的灯光和音乐都开着,勾引着门口等待的心。
10:30,队伍已经排到了前门大街大栅栏口,雨越下越大,但是大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潮人”。不时有手持请柬的记者被保安放行,这让排队的人们心急眼热。“这是一次大活动,一共涉及到150 家媒体。”H&M 的公关人员说。
排队历来是H&M 最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在上海、在香港、在东京,潮人们都已经见过了若干次壮观的队列,因此,对这一次终于能亲自参与排队,一副“果然如此”的释然心态。
去年11月13日,川久保玲与H&M 合作推出跨界限量设计的时候,一些上海粉丝扛着铺盖卷,从头天就睡在店门口。11月的凄风冷雨,考验了潮粉的体能和耐心。等到店面开门,10分钟之内,川久保玲被一抢而空,创下全球纪录。而这一次,据说印花大师马修。威廉姆森和H&M 合作的春季设计在中国内地只有这间店才有。
是H&M 的粉丝,还是伪潮人,从对待排队的态度上就能看得通透彻底。甚至,设想如果真的潮粉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竟然不需淋雨,也不要排队就能进店,会不会失望失落呢?
到了10:45,街上的长龙,至少有600 人,队伍里有北京人、河北人、河南人等,也有广东人、上海人、外国人,等等。
排了一天队,粉丝满载而归
关于抢购的最有效方法
终于到11点了,在倒计时中,H&M 中国区总经理LexKeijser 与政府官员以及前门店长为前门店开幕剪彩。第一批顾客进入,如节日般欢庆,拍照留念,水泄不通。
人太多,而且有进无出,保安只好分批次放人进入——看着里面的一批上楼了,一楼稍微有了空当,才准许进入,每次大约100 人左右。
11:40,第一批排队的人陆续都放进了店里。H&M 里人潮涌动,两批人马在战斗:顾客在抢货,他们显然经过了分工,协同作战——选货、拿衣服(大多是男人做这事)、排队,分工明细;另外还有协同作战的是记者。
“只有CNN 的能拍摄。”店面工作人员傲慢地宣布,引起了一片抗议。不过,场面开始难以控制了,不单是记者,许多顾客也纷纷掏出相机,不仅是为了拍照留念,而且在下午或者晚上,这些照片就会上传博客或者时尚论坛,更多怕挤没有来的人就通过这些照片了解当天的“实况”。
某外国摄影师占据了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平台,费老大劲架好了机器,但始终没有拍摄成功——瘦弱的外景女主持在人潮中根本站不稳,更别说报道了。汹涌的人流把女主持挤到花容失色。
那套由安又琪展示过的蓝色闪光小西服套装,只在顾客涌入后一眨眼间,就被人抢光了。眼看资源有限,一中年妇女竟抱起一大堆东西说:“这些都是我的,都别和我抢。”
突然想起有人讲过的在香港买ZARA的经验:“最佳抢购方法,是只要看准自己喜欢的样式,不管大小,先抢一件在手,在大家排队试衣的时候,再慢慢地以货易货,换到自己合适的尺码。如果自己喜欢的款式已经没有了,那赶紧抢到畅销款式,不论男女式,再慢慢地换,也能换到自己想要的款式。”看来,这条经验在这里也很实用。
在这一刻,潮人们肯定要羡慕那些在媒体工作的时尚编辑,他们有比顾客更早进场的特权,每个人都先抢到中意的货物。比媒体更有特权的是明星,22日晚上有专门的明星专场,据说每个受邀而来的贵宾都给了H&M 足够的面子,买了不少东西。
散潮
十二点一刻,购买结束的客人开始走出H&M 店铺,印有H&M 字样的购物袋充斥着前门大街,新一轮的外景拍摄、采访战争打响。
下午,一批想避过排队高峰期的顾客来了,他们后悔莫及,店面里看得上的款式都断码了,更不用说马修。威廉姆森。等6 点下了班再来的那一批更后悔,店面里空空如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买的了。
第一批抢到货的潮人,带着潮湿的身体,喜滋滋地回到家,然后翻拍,上传到网络博客和社区。喊惊艳的寥寥无几,多数网民毫不体谅他们已经湿透的身体,继续朝他们泼冷水:“质量那么差的东西,贴个外国标签,怎么就有这么多人当大牌了。”“洗一回就变形了,不信自己试试。”
潮人们没有理会这些无聊的跟帖,历史早已证明,在潮人和非潮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无法穿越的鸿沟。
关于抢购H&M 的诀窍,还有一些小小的经验可以通报,无论香港前年抢M byMadonna ,上海抢购H&M Loves Kylie 和COMME des Garcons ,还是这一次北京的Matthew Williamson,在欧洲法德等国的店面,都有充裕的存货,如果换一个思路,又何必这么排呢?话说回来,像作者这样的思维逻辑,还能算潮人否?
来源:网易女人论坛 【本站编辑: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