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中国时尚史最精彩一幕
时间:2009-03-19 15:17:41 浏览数:
阮玲玉
张爱玲
蝴蝶
宋美龄
设计师PeterLau让旗袍在新潮流中大放异彩。IC供图
·服饰
FASHION
CENTURY
旗袍讲述
那时候最潮的事是穿着旗袍到金声影院去看电影
讲述人:黄女士(传统西关富家大小姐)转述:外孙女黄顺妮(西关小姐)
旗袍裁缝店林立
我们那一代,大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都是去上下九路、长寿路、恩宁路一带做旗袍的,那里有很多私人裁缝店,大小各异。稍大一点的店,顾客既可以在店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布料,又能让师傅结合自己的体型量身定做。较小的店则没有布料,只负责做,要是喜欢小店师傅的手艺,就只有自己买布。记得有很多裁缝店还会搞一些花样,相当于广告,就是设置一些模特,你可以根据自己看中的模特的旗袍款式当场定购。
现在广州的恩宁路比较萧条,以前这里却是消费、经济最旺的地带。金声电影院就在路口,那个地方可是有钱人才有资格去的,有钱人家的小姐经常穿着旗袍到那里去看电影。说实在话,那时候穿旗袍很潮,又能显示身份,但思想还是没有现在开放,现在穿旗袍可能会更加讲究性感、讲究大腿和脖子露得更多,但那时候我们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把旗袍的扣子跟旗袍的面料花纹结合得更优雅,或者能不能在哪一处地方绣一朵花和改变一下扣子的花样而已。
大巾衫、黑纱衫是旗袍前身
广州各家各户的西关小姐穿旗袍的特别多。据上一辈人说,这个时兴源于清代末期,它的雏形应该是“大巾衫”和“黑纱衫”。“大巾衫”没有旗袍那么修身,相对宽松,上面可以绣上自己喜欢的花朵等,而且它的裙底较高,这主要跟南方潮湿的天气有关,富家小姐也比较怕脏,里面再穿上裤子,非常保暖。“黑纱衫”广州人又叫黑绸,形状跟“大巾衫”一样。两种衫都是长袖的,日照比较强的时候是有保护作用的。它们跟旗袍的另一个区别是直板剪裁和立体剪裁的不同。事实上,“黑纱衫”造价很贵,是真正有钱人才穿得起的。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冬暖夏凉,穿上出街又不失礼。
到后来,上街的小姐都习惯穿上旗袍,在宴会等交际场所,旗袍也是大受欢迎。“大巾衫”和“黑纱衫”就变得相对在家里穿比较多,而且多是些上了年纪的、四十到五十岁的人穿,因为她们经过生育,身材没年轻女子那么好,所以也基本上放弃了旗袍。
订做一件旗袍三天就可以拿到
那个时候订做一件旗袍,时间的长短主要是由所选布料决定,然后才是旗袍的厚薄和长短。如果想快点,而且省钱,可以选绵料或者织锦面料,这些面料被用得最多,有很多花款,也有一些比较简朴。那时比较昂贵的旗袍面料就是杭州丝绸了,但是杭州丝绸那时候也分不同档次和等级,价格都不统一。按正常速度来算,那时做一件旗袍时间比较快的大概需要三天,现在最快都要一个星期。
有钱的西光小姐,每个人有十多套旗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西关富豪的女儿,在6、7岁的时候就可以穿上旗袍了。那时候就有童装旗袍设计,但不是每个裁缝都愿意做儿童旗袍,也不是每个西关小女孩都可以穿上旗袍,因为小孩子长身体,大得快,剪裁更不容易,整身造价也并不便宜。
对于有钱家的小姐,她们每个人有十多件旗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她们也很时尚,她们不单单穿旗袍,而且有很多花样搭配。比如冬天会披皮草,长袖的旗袍还会加些装饰,也有配搭帽子和戴皮手套的,配搭的单品一般都非常西洋。因为西关地区是岭南的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那时候西关人家接受外来事物和思想都是最快的,在服饰上中西结合的痕迹非常明显。比如到了40年代,女子穿旗袍的越来越少,穿纯洋装的就更多了。
旗袍榜样
月份牌女郎经典形象
1930年代商业月份牌发展成熟的阶段,也正是旗袍盛行的时候,所以作为当时最流行的服装,旗袍大量出现在这些具有广告效应的月份牌里:那些妖冶的女人,她们叼着时髦的过滤嘴香烟,穿着各色旗袍向人们推销香烟、花露水、肥皂等东西,并在半个世纪以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记。
“旗袍丽人”张爱玲
传说张爱玲喜欢设计服装,据说她曾用祖母留下的一床被面———米色薄绸上洒淡墨点,隐着暗紫凤凰,很有画意——照好友炎樱设计做了一件连衣裙。时至暮年,张爱玲虽早失去在服装上惊世骇俗的兴趣,但在一些场合下,她仍注意自己的服装,在人们眼中,即使晚年,张爱玲在服装上仍有她独特的风格和品味,无愧于“旗袍丽人”。
一代名伶阮玲玉
30年代,也有追星族,比如为阮玲玉旗袍形象而着迷的人何止千万。据一些60岁以上的、在旧上海滩上的老克腊们说: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
旗袍第一夫人宋美龄
宋美龄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出其右者。宋美龄裁缝师傅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赶工,为宋美龄制作旗袍,张瑞香除了过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时间都在做衣服,而且只为宋美龄做,因此宋美龄的衣柜,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王光美的旗袍形象轰动中外
“文化打革命”前夕,国家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将随丈夫出国访问。此前,王光美出访的装束基本都是中式布衣,而这次出访的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谓“艰苦朴素的观念”在那里可能遭到“不郑重、不尊重”的误解,加上要出访的国家一个比一个热,所以礼宾司的官员要求王光美穿上旗袍。王光美就这样作为一个在1960年代将旗袍穿得轰动的女官员。
旗袍尝试
活学活试新旗袍
旗袍的色彩
大红色:适合年龄稍大的新娘,因为大红色可以显出新娘的稳重大方。
玫瑰红:适合年纪较轻的新娘,因为本身皮肤的肤质很好,衬以玫瑰红色,可以使新娘显得青春俏丽。
白色:适合比较讲究生活质量而又收入颇丰的新娘,局部可以滚红色的边,或大面积镶银光亮片,会显得非常的雍容华贵。
鞋子的搭配
尽量不穿黑颜色的鞋子,如果有条件应该穿真丝绣花或丝绒缎面鞋,其次可以穿红皮鞋,而旗袍的长度最好垂至脚面。
珠宝配饰
中式服装最适合配戴的珠宝首饰是耳饰,特别是有悬垂感的,珍珠、钻石、红宝石和金饰都可以成为新娘的明智选择。脸盘大的新娘适合佩带耳坠。
新娘妆切忌浓妆艳涂,除了睫毛和眉毛稍做夸张以外,其他化妆都应以追求自然干净和有质感为第一准则,口红的颜色最好与旗袍的颜色有呼应。
旗袍的演变
民国初期的旗袍
与中原地区的流行宽衫大袍不同,以满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
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使得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受日式服装影响,20世纪初和20年代早期,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穿黑色裙成为时尚。
旗袍的黄金时代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旗袍最为辉煌的时期,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饱受冷落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失去了生存空间。
八十年代制服旗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于是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花样年华》再掀旗袍热
进入21世纪,不少爱好时尚的人们又热衷起旗袍来,尤其香港影星张曼玉主演的影片《花样年华》,片中展示了20多套新款旗袍,全国各地掀起“曼玉旗袍”热。
西方设计师的颠覆性改良
今天旗袍更像一股突如其来的风潮,席卷了全世界的时尚舞台。当代国内外时装设计师的许多作品中有旗袍的影子。有的则抽象地揉和进“旗袍精神”,同样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在几大国际电影节,章子怡、巩利等中国女星身着改良旗袍,“谋杀”了摄影记者多少的胶片。经过西方时装设计师的颠覆性改良,旗袍无论在剪裁上还是用料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设计师特里斯坦·韦伯的设计则给旗袍带来了新的前卫,新的暴露也在中国式旗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旗袍不仅可以露腿、露肩,还可以露胸、露脐。
旗袍制作
先量身定做
制作旗袍的过程与制作其他衣服的过程是大同小异的,首先替客人量身,再由客人选择布料和款式。制作的工序主要分为三个部份:裁剪,画图和绣花。传统的旗袍通常较长到脚踝,亦有短的旗袍,多在膝盖对上一寸左右。
领的分类
领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企领和小凤仙领。其中企领又分为圆领和方领。企领是较为传统,而小凤仙领则比较新潮,犹如现今的恤衫领一样反下来。旗袍的领是硬身的,以前师傅将白布用浆糊浆硬,然后放入领内,而现在则改用尼龙。
袖的类别
袖大致上可分为无袖,短袖,中袖和长袖,以前主要是按天气变化决定旗袍的袖的类别。但现今女性穿旗袍主要是出席宴会等场合,较年轻的女性多选择前三种,而年老的则选择长袖。通常短袖长四寸,中袖约有十六寸,而长袖是十九至二十寸。
花纽的种类
花纽是旗袍所规定的纽,其作用与现今恤衫的钮是相同的,但花纽比较花巧,而且要师傅用布亲自织成。花纽的款式有百几种,如蝴蝶款、钻石款、大花型款等,一件旗袍所用的花纽,多是由客人选择后要求师傅造的。花纽所用布的颜色一定与绲边的布相同,主要会令到旗袍更加高贵。
襟的款式
旗袍的襟,在款式方面没有太多,而通常选择的有七种,包括单襟、双襟、直襟、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没有襟。在制作方面,双襟比单襟复杂,师傅先在旗袍上开了两边的襟,然后把其中一个襟缝合。这个襟只做装饰,所以穿着双襟的旗袍与单襟的一样,只不过双襟的旗袍在视觉上较为美观和高贵。直襟就比较少,至于斜襟以前通常会配衬大花钮,但现在都会改用较细的花钮。曲襟的形状仿如有角的“S”形,因为其开口较大,所以比较容易穿着。
开衩的高度
旗袍的开衩是由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顾兰君所带领的,当时她这种先锋的行为,令到旗袍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事实上,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线条美,所以非常贴身,穿着旗袍时行动不便,所以旗袍有开衩。一般旗袍的开衩都会开到膝盖的位置,但随着时代和人们思想的改变,开衩的高度亦增加。现今旗袍的衩都非常高,主要是突出女性腿部的线条,尤其是选美时参赛者所穿的旗袍,其开衩特别高,也就是这个原因。
绲边
绲边的作用是用来裹着旗袍的开衩和旗袍的开口,用来绲边的叫绲条。通常用丝质的绢或者本身旗袍底色的布作为绲边。但是若果旗袍上有图案,绲条的颜色通常是图案的其中一种颜色。以前净色的旗袍,其绲条多用红色或绿色的布,前者较传统而后者令旗袍较突出。绲边亦分为双绲和单绲,单绲较受欢迎,其绲条较幼。至于双绲,其绲条较宽,因为用两种颜色的绲条造成,但很少客人会要求用双绲。
刺绣
富有的女性都会在旗袍上绣上不同的图案,令旗袍更为美观和特别,通常都会绣上龙凤,牡丹,孔雀等图案,其含意主要是吉祥。刺绣主要用金、银线,把图案用人手绣上。另外有些登台表演的会再钉上珠片,但价钱较昂贵。
穿戴配件
穿着旗袍一定要配高跟鞋,因为旗袍配平底鞋看来并不美观,只有配高跟鞋才能显出旗袍的高贵气质,且必须穿着丝袜,颜色方面多选择肉色,但亦有些女性会喜欢有花的黑丝袜,且多以手袋来配搭,亦有些用手拿钱包。发型则没有特定的发式,但多数女性都喜爱把头发梳起。另外,高领的旗袍可以不戴项链。
旗袍品评
灿烂的中国旗袍
时至今日,还没有一种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能超越旗袍,也没有哪一种中国服饰如旗袍那样在国际上流传得如此广泛。
有人说旗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我觉得这说法有点牵强,而说汉唐时代的少数民族胡人喜欢合身紧窄的袍服,为了便于骑马,可视为旗袍的前前生,这种说法,我倒有些赞同,因为当年袍服这种方便行动的初衷似乎又与辛亥革命之后,对旗袍改良的意图有些接近,想来汉唐时代,胡人的服装就是服装,并不需要太多的意义,而到了近现代,每一次革命,服装都在某一个层面上充当鼓手,表达立场,于是有了异化的功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的着装都具有充当先驱的色彩,改良的旗袍,学生装,西服等等,都带着强烈的女性觉醒的姿态,特别是旗袍的改良,让女性的曲线和小腿得以解放,直接从几千年的包裹中伸了出来,女性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身材,而那个时代的中国名女人们也把旗袍穿到了国际舞台上,让它恰到好处地表现中国女人的魅力。那真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旗袍把中国女生渴望解放及矜持的文化传统结合得如此完美,它的革命性并不亚于夏奈尔把男用内衣的毛针织物用于妇女装上,以及圣洛朗的吸烟装。
然而好时光总是短暂的,时下的旗袍却有些尴尬,要么被庸俗化而沦为各类礼仪小姐的制服,要么就只能带着戏服的味道,在《花样年华》或《色,戒》里让人重温旗袍下女人的玲珑之美。也许旗袍终于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却出去,但旗袍对于时装的贡献远不止于旧上海滩的女人形象,其特有的立领、连肩的袖及越开越高的衩口,都成为一种元素,隐藏在时下流行的设计中,我们也能在很多顶级设计师的发布当中,发现他们在旗袍身上偷师,就当旗袍是中国对国际时尚业最伟大的贡献吧,就算我们不再穿着旗袍上街,至少我们能够看到再大牌的设计师,都曾在很多小细节上向中国旗袍致敬。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站编辑:Apple】